✦《还有明天》电影海报, 图片来自网络

意大利演员宝拉·柯特莱西 (Paola Cortellesi) 在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还有明天》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揭示了女性在日常麻木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女主在无休止的家暴与剥削中逐渐觉醒的过程,更是对整个父权社会结构的犀利批判与深刻反思。在这场叙事抗争中,女主的自我觉醒使她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或被动的受害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还有明天》以一种巧妙且充满黑色幽默的方式拉开序幕——镜中只有丈夫伊万诺的影像,妻子迪莉娅的影像却仅仅是镜中的一个“头像”。迪莉娅醒来,向伊万诺道早安,却换来一记耳光。她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拿起梳子梳理头发,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这个“行云流水”般的开场没有一句台词,却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普通意大利家庭中无处不在的父权,以及那种“麻木的日常”

当迪莉娅把美国士兵送的巧克力拿给孩子们时,伊万诺完全不听她的解释,粗暴地以“武力”给了她一场“暴力的教训”。导演宝拉·柯特莱西并未将这种暴力直接呈现,而是通过“探戈之舞”这一隐喻手法,巧妙地揭示了迪莉娅所承受的痛苦,直指父权背后的荒谬本质。

关于父权更深层次的暴力与可怕,是在伊万诺与奥托里诺的对话中完成探讨的。

奥托里诺

你不该那么对待迪莉娅。

伊万诺

是她自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奥托里诺

但不能用这种方式,伊万诺

伊万诺

我知道,我很抱歉。

奥托里诺

你不能一直打她,她会习惯挨打的。就打一次,偶尔狠狠打她一顿,她就会懂了。我就是这样对待你那个可怜的妈妈的。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宝拉·柯特莱西并没有表面化的去呈现暴力,而是将这种暴力背后的根源与心理展现给观众。奥托里诺的话更像是父权的一种“传承”,将自己的暴力行为合理化,这是对父权社会家庭暴力更深层次的解构

影片中的“探戈之舞”与父子对话,“一武一文”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揭示其背后的荒谬与悲哀。这种对家庭暴力的深层次解构,不仅让观众看到了麻木、顺从的可怕人生,更让我们去思考其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根源,从而深刻反思父权社会及其所衍生的暴力行为对女性的伤害。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明天》以黑色幽默的喜剧手法解构家庭暴力与社会性别的不平等,不仅没有削弱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反而通过这种举重若轻的巧妙处理,更加凸显了女性自我觉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迪莉娅是意大利这个父权社会的隐忍者,在日积月累的日常生活中已失去自我,甚至认为家庭暴力也是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但女儿玛塞拉却是她的底线,同时也是迪莉娅觉醒的催化剂。当迪莉娅不知道如何逃离这个父权主导的家庭时,她看到玛塞拉的未婚夫企图管控自己的女儿,让其成为父权社会的顺从者。迪莉娅不愿女儿成为下一个牺牲品,甚至伙同美国士兵炸毁了女儿未婚夫家开的咖啡馆,这是迪莉娅对父权社会的宣战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当迪莉娅将自己留存下来的私房钱放在玛塞拉的床头柜上,义无反顾奔向投票站时,她清楚地意识到,她需要为自己、为女儿参与到改变历史的进程中去,争取一个更好的明天。迪莉娅这种自我的觉醒,实现了从父权家庭中“隐忍的妻子”到积极参与“历史主体”变革的华丽转变

当伊万诺怒气冲冲找到迪莉娅时,迪莉娅与周围的女性共同看向伊万诺,此时的她没有了恐惧,并与周围的人同时向伊万诺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伊万诺无声离开,象征着长久以来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剥削已成为历史,女性不再愿意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她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应有的权利。这不仅是迪莉娅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整个父权社会反抗的一次重大胜利。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迪莉娅身上背负着四重身份的压迫——家暴受害者、家庭劳工、社会底层劳动者、母亲。

导演用长镜头捕捉迪莉娅日常的琐碎生活轨迹,她的每一重身份都承载着重重压迫。作为家暴受害者,她默默承受着伊万诺的暴力行为,这种暴力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折磨,让她在家中时刻感到不安与恐惧。作为家庭劳工,迪莉娅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构成了的自我麻木,劳动被视为了理所当然。

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迪莉娅不得不依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她所面对的是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让她难以摆脱贫困的阴影。

作为母亲,迪莉娅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她不仅要为女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还要努力为女儿争取更好的未来。这种母爱的力量驱使她不断前行,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从未放弃过对女儿的爱与责任。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迪莉娅的故事,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也是父权社会问题的深刻映射。家庭本应是庇护之所,却成了她的牢笼,家庭暴力被父权社会视为“家庭问题”,逐渐演变为一种体制化的存在。这种暴力不仅体现在肢体冲突上,更以精神压迫和剥削的形式悄然侵蚀着女性的尊严与自由。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使得家庭暴力成为一种被默许的行为。在意大利,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种不平等不仅存在于家庭内部,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迪莉娅的困境,正是父权社会体制压迫女性的生动写照。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明天》是一部聚焦1946年意大利女性获得投票权的黑色幽默电影。导演巧妙地运用黑白影像,营造出一种“灰暗时刻”的氛围,同时暗示女性“非黑即白”的生存困境,与电影所展现的历史背景相得益彰。


✦《还有明天》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部电影宛如一场跨越银幕的历史对话,将观众引入一个深入探讨家庭暴力体制化的语境中。它揭示了意大利的家庭暴力并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体制共同作用的产物。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揭示家庭暴力体制化的根源。从迪莉娅遭受家暴却选择隐忍,到最终勇敢地站出来反抗,这一过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与觉醒,更是对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观众在观影时,不只是在观看一个故事,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家庭暴力和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历史对话


更多

猜你喜欢

404
536
530
459
83
810
393
516
423
100
更多

相关热播

804
311
166
728
536
199
335
674
329
167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