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仍在不断缔造票房奇迹,目前票房已破150亿元人民币。它不仅以一骑绝尘之势成为史上最卖座的中国电影,更超越《头脑特攻队2》成为全球最卖座的动画电影。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特别策划“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中,特别设立了“动画先声”单元,溯源中国动画脉络,我们也得以在银幕上,重温百年中国动画梦。

鼠与蛙》1934

现存最早的中国动画片之一

导演: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上世纪三十年代,万氏兄弟为联华、明星等电影公司创作了十几部动画片,其中就有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可惜这些电影的拷贝胶片大多失传。留存的电影中,《鼠与蛙》(又名《飞来祸》)曾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做过学术放映。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动画片之一,和《骆驼献舞》一样改编自《伊索寓言》,由真人出镜的老师讲述了一个鼠与蛙连体遭殃的故事,教导学生们注意人际关系的距离和分寸。这种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方式,万氏兄弟早在1931年出品的《纸人捣乱记》中就采用过。据万籁鸣讲,此举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


《铁扇公主》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

导演:万氏兄弟

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片,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动画设计师之一是开中国动画风气之先的杨左匋。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启发,万籁鸣、万古蟾在上海“孤岛”时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尽管人物形象和动画设计明显带有迪士尼动画的痕迹,但它的故事、意象和精神内核完全是中国的,尤其是片尾众人同仇敌忾打败牛魔王的桥段,鼓舞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抗日斗志,在上海上映时轰动一时,成为票房大片。而万氏兄弟匠心独运的二度创作,为后辈影人对西游故事的解读和改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本。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受《铁扇公主》影响,开启成人动画之路,称得上是一段影史佳话。


《皇帝梦》 1947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

导演:陈波儿

抗战胜利后,万籁鸣和万古蟾远赴香港,转行从事电影美工和布景工作。而在北国边陲小城兴山,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为中国动画开辟出一片明朗的天空。1947年,东影厂厂长袁牧之提出了“七片生产”的方针,美术片是“七片”之一。东影的原“满映”日本美工师持永只仁看到一张当时美国国务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照片后,提出了制作马歇尔和蒋介石木偶片的想法。东影艺术处处长陈波儿欣然采纳并很快写出剧本《皇帝梦》。《皇帝梦》运用京剧的场景和唱腔,采用夸张的手法,辛辣讽刺了南京政府的腐败和荒唐。《皇帝梦》是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而中国的第一部木偶片是万超尘于1939年执导的《上前线》。


《瓮中捉鳖》1948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导演:方明

《皇帝梦》一炮打响后,为配合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东影投拍新中国第一部手绘动画电影《瓮中捉鳖》。它采用漫画的形式,抨击和讽刺的矛头仍指向那位人民公敌。持永只仁担任导演和设计,漫画家华君武为设计图提供了很好的建议。《瓮中捉鳖》在技术上略显粗糙,但在设备简陋、人才短缺、经验缺乏的条件下,能交出如此作品,实在难能可贵。影片上映后大受欢迎。欣喜的陈波儿特意为持永只仁起了个中文名“方明”,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前途光明。随着两部电影摄制成功,东影美工科卡通股的人员逐渐壮大,之后成为新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骄傲的将军》 1956

中国动画片民族化开端之作

导演:特伟、李克弱

万氏兄弟的早期作品受美国动画片影响很大,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上影美术片组成立之初,又开始学习苏联经验。特伟、方明等人曾多次拉片,带领全组逐格学习苏联动画片的技法。随着中国动画片制作体系的日趋成熟,特伟意识到一味模仿美苏和东欧动画不利于国产动画片的长足进步,民族化是必行之路,由他执导的《骄傲的将军》是开创中国动画片民族化先河的作品,“中国动画学派”从此被世界关注和认可。特伟从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中汲取养分,并将京剧的脸谱和唱念做打融入创作中,通过中国古代“骄兵必败”和“临阵磨枪”的故事,打造了一部中国气派的动画力作。


《猪八戒吃瓜》1958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

导演:万古蟾

皮影戏起源自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剪纸片正是在皮影戏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画新片种。基本原理是平面镂刻的关节纸偶,定位在粘贴背景纸片的玻璃上,摄影机逐格拍摄,然后连续放映形成连贯动作。《猪八戒吃西瓜》首次拍摄并不成功,动画师胡进庆等人进组后借鉴动画片原画设计的原理方法,解决了技术难题。胡进庆还为猪八戒设计了“吃西瓜”的动画,非常传神。时至今日,当我们看到有人暴食西瓜时,仍会想起这幅画面。《猪八戒吃西瓜》并非改编自《西游记》原著,而是根据童话作家包蕾的原创童话改编,而包蕾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位贪吃饼干的孩子。影片1980年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小蝌蚪找妈妈》1960

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导演:特伟、钱家骏、唐澄

中国动画真正惊艳世界是从《小蝌蚪找妈妈》开始的,影片不仅在1962年获得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早一年还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水墨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拍摄水墨动画的想法,最早由阿达、段孝萱等人提出,在陈毅副总理提出“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的建议后,“上美”很快投入水墨动画试验。钱家骏从朵云轩“木刻套印”工艺中受到启发,想到用“多层叠印”的摄影方法。试验成功后,本片正式开拍。特伟、钱家骏、唐澄三位导演各司其职,原动画主力和摄影几乎全员上阵,可以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成功是“上美”集体智慧的结晶。就像本片的故事一样,中国动画人“有志者事竟成”,终于在中华文明的深处找到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黑猫警长》1984—1987

中国最早的动画系列片之一

导演:戴铁郎、范马迪、熊南清

2019年,得知戴铁郎去世的消息后,无数《黑猫警长》粉丝在本片的网络视频上发弹幕,大家不约而同打出了本片主题歌的歌词“向你致敬”。大家致敬这位曾经点亮童梦的“黑猫爷爷”,也在缅怀那个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回忆本片,大家说的最多的词汇是“童年阴影”,但正是这所谓的“阴影”,为他们提前警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用理智的力量保持对生活的热爱。《黑猫警长》仅仅播出了五集就戛然而止,第五集片尾“请看下集”的枪声成为绝响。“停更”最主要的原因是版权纠纷。这种无奈现实折射回作品的“残缺美”,更增添了大家对它的推崇与怀念。


《长安三万里》2023

逸兴壮思,动画诗史

导演:谢君伟、邹靖

与其说是“长安三万里”,不如说是李白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尽管高适回忆自己与李白情谊的讲述略显冗长,但流淌全片的动人力量始终激烈澎湃。也许你从没看过主人公如此苦闷的动画片,近三小时的片长,书写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血与泪。当罗大佑沧桑的声音在片尾响起,壮怀激烈糅合着唏嘘惆怅涌上心头——成年人有他们的感悟,孩子们也自有收获不只是重温那些绚烂诗篇,更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原来李白精于相扑(其诗作中也有过暗示),原来唐朝有那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裴十二是唐朝那些女扮男装、文武兼备的女子的缩影)……本片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中国百部经典动画”完整专题

请见《环球银幕》2025年3月刊


更多

猜你喜欢

404
536
530
459
83
810
393
516
423
100
更多

相关热播

804
311
166
728
536
199
335
674
329
167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